新闻动态

聚焦新闻动态,了解行业资讯!

食品级重钙的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


  食品级重质碳酸钙作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,其原料品质与加工工艺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和功能性。原料选择需优先考虑碳酸钙含量达到98%以上的高纯度石灰石,矿物中重金属含量需符合GB 1886.2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。原料矿区应远离工业污染源,开采过程避免混入杂质,矿石经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确保铅、砷等有害元素含量控制在0.5mg/kg以下。

  加工工艺采用干法研磨与湿法提纯相结合的方式。初级破碎选用颚式破碎机将原料分解至5-10mm粒径,经雷蒙磨进行机械研磨时需控制磨腔温度不超过60℃,防止晶体结构改变影响溶解度。气流分级系统将颗粒按2-20μm区间分级,其中8-15μm粒径段最适合食品加工应用。湿法工艺通过盐酸活化去除铁杂质,再经三级逆流洗涤降低氯离子残留,离心脱水后物料含水率需稳定在0.3%-0.5%。

  表面改性处理是提升应用性能的关键工序。采用硬脂酸或钛酸酯偶联剂进行包覆时,反应温度应维持在105-110℃区间,改性剂添加量控制在物料质量的1.2%-1.8%。改性后产品活化度达到95%以上,能显著改善与有机基质的相容性。成品需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,比表面积保持在4-6m²/g范围内,确保在面团、乳制品等体系中的分散均匀性。

  生产过程严格执行GMP管理体系,车间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标准。每批次产品需留存样品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,检测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。包装采用双层食品级PE袋配合铝箔内衬,避免运输过程中吸潮结块。企业应建立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追溯系统,确保任何环节出现质量偏差时可快速定位原因。

  当前食品级重钙加工技术正向低能耗方向发展,新型分级设备可将单位能耗降低约15%,同时纳米级重钙的制备工艺也在持续优化。生产企业需定期对工艺参数进行验证,通过DOE实验设计找出各工序的控制点,在保证产品符合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前提下,持续提升工艺稳定性和经济性。


相关新闻